青椒亲历:满屏尴尬!博士去面试被建议做博后,结局亮了
近期,我们对通过学术桥人才服务入职高校的博士们进行了回访。本文分享的是一位博士去面试被建议来校做博后,怎么办?她最后又是如何顺利求得教职的?
人物:2016级博士
迎难而上,笑靥如花
你们有没有一种经历,在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后,信心满满的去参加面试,却被面试官邀请当博士后继续搞研究。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反正我是遇见了!满屏尴尬!
2020年6月份,即将博士毕业的我走上了高校求职之旅。为什么说是高校求职之旅,这与我的专业和性别密不可分。单一把专业(土木工程)拿出来pick还挺有优势,但是把专业和我的性别(女)结合起来,劣势马上就凸显出来。
“双非”毕业初尝求职味
本科毕业之后尝试着去找工作,加之学校是“双非”,所以处处碰壁。我们班的同学,男生居多毕业之后大部分还可以顺利找到工作,有的还去非洲搞建设。
但是对于学这个专业的女生来说,就会特别尴尬。面试的公司也不是性别歧视,而是客观原因清清楚楚摆在了哪里。这个专业的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工地跑,住宿也很多是随着工地变动而变动,很多女生都吃不消。结合自身实际,让我去工地我真的不想去。但是工作真的不是很好找,结果就被迫读研了。
当准备读研时,有想过换专业。但是选了一圈之后,自己还是坚持了继续攻读本专业,单从兴趣上来说我很喜欢自己的专业,从成绩上来说我的成绩名列前茅,继续攻读本专业考上研究生的几率也会大一些。
重新思考未来发展
经过就职的打击,在研究生时期我就开始考虑自己的职业发方向。
第一,放弃自己的专业,读研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历,增加求职竞争力;
第二,继续自己的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考公务员,进入企事业单位;
第三,攻读博士,将来进高校当老师。在情感面前,我不忍心放弃自己的专业;在现实面前,考公务员进入企事业单位一般都是研究院所,要求很高,很难近。
最后,只有第三条可选读博进高校当老师。第三条路,虽说不是百分百安全(两大坎:考博的坎,求职的坎),我考虑的是可控性因素还是比较大的。
目标明确后,我开始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在研究生时期,我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一篇论文,申请了三项专利。成果相比同期的同学来说还可以的。但是这却并不能让我“沾沾自喜”,因为自己的经济还没有完全独立。如果说本科让父母供心理上还稍微有些“心安理得”,但是研究生让父母供周边的人和事无形当中都是压力。我也看到过很多负面新闻和报道,研究生抵不住压力跳楼自杀的,每年都会有几个,说心里不难过不震惊是不可能的。一切在现实面前,都得顶着压力往前上,再说这个社会上谁又没有压力呢?
心里的这个弦始终是紧绷的。这个时候已经很明晰和坚定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走高校教职路。有了目标,就要有规划。因此在求学之时我就已经开始关注高校招聘的相关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对高校招聘的要求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仅仅博士毕业是无法达到求职高校的门槛的。
本硕都是非985/211高校,所以博士必须进军985/211高校,这样才能在求职高校的时候增加一些底气。庆幸的是,还真的让我考上了南方的一所985/211高校,也开启了自己4年多的读博生涯。因为知道博士毕业没有成果或者说成果仅能支撑自己毕业,那是无法求职到一所较好的高校的。所以在读博期间我不敢懈怠丝毫,实验研究研究实验,写论文改论文发论文再改论文,成了我生活的主要部分。在毕业的时候,我的研究成果累计有小20项(包括论文、专利和课题项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实习助教经验。
适应求职新环境
预计2021年3月毕业,所以在2020年上半年的时候我就开始着手找工作。受疫情的影响,很多面试都没有办法去到现场,所以我参加了很多视频面试。
为大家普及一下:目前无论是企业招聘还是高校招聘都开启了新的面试模式——“视频面试”——几乎已经成为常态化。在《首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引关注 数字化正深度走进就业服务》中介绍:
近年来,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如火如荼,为求职者提供岗位信息,为招聘企业提供招聘渠道,架起供需之间的桥梁。如今,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招聘中引入新科技,直播招聘、视频面试、AI面试走进大众视野;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并搭建平台,让信息传达更方便、辐射更广泛;采取多种方式防止虚假招聘、信息泄露……种种措施,让人力资源服务业在促进就业创业方面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2.9亿人次提供就业、择业和流动服务,为4983万家用人单位提供专业支持,这是2020年我国4.58万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服务就业的“成绩单”。。。
在线技术的普及让一名求职者从一天参加2—3场面试变为1天可参加五六场面试。。。
但是还有很多博士毕业生和我一样,更习惯请导师推荐,请学长介绍,习惯邮件沟通,还不太习惯找工作直接视频面试的方式,这也是导致我求职不顺利的一个原因。我想说的是,我们要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求职者要如此,用人单位同样如此。
说实话,在最初求职的时候我总是感觉视频面试的成功几率不是很大,不如现场面试来得让人踏实。但是大环境如此,只能要求自己去适应。
刚开始参加视频面试,一开始参加了不少双选性质的视频招聘会,交流机会不少,但每次活动下来精疲力尽,效果却不如人意,尽管前期在网上找了相关的资料作功课,不过真正面试的时候还是有永远都准备不足的感觉,最扎心的是,我“双选”下来,却不清楚自己的条件跟心仪的岗位是不是匹配,差距在哪里?试了有近十次 吧,没有进展。特别是每所学校每个岗位的要求相差不是一星半点,我有点儿崩不住了。
这时我注意到一个第三方专业服务平台(学术桥)有经常性的招聘活动,就试着注册了一下。在我报名参加一次视频招聘会后,有顾问老师联系我,确认我的求职意向,了解我的基本情况、学术水平和求职方向。在跟顾问老师的沟通中,我发现他们对高校的招聘要求和流程堪比高校人事处的老师!在这之后,我一直与顾问保持联系:简历推荐、参加活动、信息交流、进度沟通。值得一提的是,每次参加活动,顾问都会提前安排好所有细节,我只需要在指定的时间出场面试即可,对于比较迷糊的我来说,省事、省力、省心,每次沟通的有效性也有保证。
(图源:学术桥网站)
在2021年3月份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术桥组织的视频会面试。在顾问的安排下,因为前期和高校相互之间已有一定的了解,在面试的时候我和几个高校人事处的老师及学院负责人的沟通的针对性就比较强了,要注意的事项之前已有提醒,面试后我想关心的事项也都清楚了,面试结束之际已与我最心仪的高校达成初步意向。后来再走完学校的各种流程,最终,我于今年7月份成功入职学校。这中间历时4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有结果了,这很重要,我要说我很幸运!
视频招聘会目前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方式,大家可以多在网上搜一搜,选择适合自己的。真的需要重视了!
坚定教职路
求职难题还是无法避免!
很多与我同批次面试的求职者,很多都是博士后或者是有高校工作经验的。横向比较,我的优势就不是很突出,但是我的学术成果也还凑合,所以学校在考虑的时候有一种“放过可惜,留之差点意思”的感觉。我在一次面试中遇到了我人生中“最尴尬”之一的提议:高校问我愿不愿意在他们学校作博后。说实话遇到这种情况我也是有点蒙,我完全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这一方面我虽然了解过但是没有考虑过,我只想着博士毕业后就找工作安定下来。
在这里,不妨补充一下作博后和直接应聘高校教职的区别。
1. 博后和教职同样有补贴有工资;
2. 出站有论文(第一完成单位、第一作者)要求;
3. 博后出站后不一定能留在学校继续工作。
就是最后一点让我很犹豫,虽说两个都是工作经历,但是我还是想找到一所高校就此安定下来,踏踏实实做一个老师,努力通过考核期。
我考虑清楚之后,结合面试老师的顾虑和我自身的实际情况,我还是决定直接找教职。
1. 进一步分析自己。学术科研成果可以算作自己的一个优势,我有好几篇论文都是一作,还有三四篇SCI一作;年龄上,我是顺利毕业无延毕的情况,跟同批次博士相比,我年龄相对偏小。
2.调整求职要求。调整求职要求。虽然说不提倡看出身,但是在求职的过程中看出身的学校还是有的,所以我把自己的目标从211高校降低到普通本科高校。
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同等学历的博士生求职同等层次的高校成功率在20—25%,基本上都是降级就职的,尤其还是本土博士,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还稍微高一些,但是也不是很高。
3. 坚定目标不要受外界的影响。这一点在求职的过程中真的很容易变,遇到面试老师建议或者比自己优秀的面试者时,很容易摇摆左右不定,到最后可能都不知怎么选择变得更加迷茫。我感觉想要什么就要努力争取。
在后续面试中,当在有老师建议或者要求我去他们学校作博后时,我能够很清晰地表达自己地想法和未来发展方向,也能很清晰地阐述自己能够找教职的优势。我阐明自己的要求,在双向选择的过程中,给彼此都留下了考虑的空间。不行我就再接着找呗!幸运的是,在学术桥的帮助下,在我自己的坚持下,最后,还真的让我找到了,这是一所普通本科高校,距离我家还很近!开心!
总结下来,开始或许很难,但找对方向坚定信心,找对帮手获得资源,回过头来看,那可就是满满的成就感!
延伸阅读
offer来了却不敢接,阻止我入职高校的原因会是这个?
全球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学术桥
欢迎联系我们:
高校招聘,吴老师:19927471252
人才求职,赵老师:13810238612